粤人嗜食槟榔习俗探析
发布时间:2020-04-14
分享到:
浏览量:
槟榔树是一种热带植物,属棕榈科常绿乔木,其果实呈长圆形或卵球形,类似橄榄,略小于鸡蛋,颜色橙红,可作食用,亦可用药。
原产于东南亚,我国引种栽培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,海南岛、台湾、广西、云南等省很早就有种植。古籍中也很早便有关于槟榔的记载,东汉杨孚的《异物志》中就有关于岭南越人嚼食槟榔的记载。晋人嵇古的《南方草木状》载:“槟榔树高十余史,皮似青桐,节如桂竹。……森秀尤比,柯端有顶叶,叶似甘蕉,条脉开破,仰望眇眇,如插丛蕉于竹杪,风至独动,似举羽扇之扫天。叶下紧数房,房缀数十实,实大如桃李。”宋人赵汝适撰《诸番志》云:“木如棕桐,结子叶间如柳条,颗颗丛缀其上。”宋人苏颂的《本草图经》亦载:“槟榔,生南海,今岭外州郡皆有之。大如桄榔,而高五、七丈,正直无枝,皮似青桐,节似桂枝;叶生木巅,大如楯头,叉似芭蕉叶;其实作房,从叶中出,傍有刺若棘铖,重叠其下;一房数百实,如鸡子状,皆有皮壳,肉满壳中,正白。”由此可见,槟榔很早就受到古人的关注,且自从岭南产槟榔之后,槟榔愈来愈受到当地乡民喜爱。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: